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潍坊制定蓝色经济区规划
2011-01-26 16:09:50   来源:   评论:0 点击:

      来源:潍坊新闻网(潍坊市招商局转载0536-8970059)

    《潍坊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1月23日正式印发。该规划范围为山东省潍坊市所辖海域及陆域全部,陆域面积1.61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400平方公里。规划期限为2011年至2020年,“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作为规划的重点。规划全面分析了潍坊市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战略优势、发展基础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潍坊市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等,规划的出炉为潍坊市蓝色经济区建设指明了方向。

    发展条件

    潍坊条件得天独厚

    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潍坊市条件得天独厚。《规划》指出,潍坊市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体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主体区连接内陆联动区的枢纽,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主要优势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区位优势明显。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渤海莱州湾南畔,是东部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东临青烟威经济较发达地区,西接济南都市圈,南与鲁南经济带相连,北靠京津冀都市圈和环渤海经济圈,承东启西、联通南北。

    土地资源丰富。潍坊市北部沿海地区土地后备资源得天独厚,咸淡水分界线以北面积达2657平方公里,其中盐田和荒地903平方公里。另有近1400平方公里的浅海和447平方公里的滩涂。随着沿海防潮堤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土地后备资源还将逐步增加。

    海洋生物、能矿资源富集。潍坊市近海海洋生物种类繁多,鱼、虾、蟹、贝、藻等资源丰富,是全国著名的“贝类之乡”,海洋渔业产量多年来位居全省前列。海洋矿产资源富集,已发现矿产资源58种,12种储量居全省首位。其中,地下卤水静储量60亿立方米,居全国首位;探明发现5个含油气区,储量达12亿吨。境内有大中型水库25座,其中全省最大的峡山水库库容量达14亿立方米。地热资源、海上风能开发潜力大,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新能源储量丰富。海洋资源种类较多,禀赋较高,开发潜力巨大,适宜发展现代渔业、海洋生物、海洋能源矿产、海洋化工、滨海旅游等产业。

    海洋人文资源底蕴深厚。丰富的海洋人文资源,有利于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促进经济文化融合、提升发展软实力。

    基础雄厚

    为快速发展夯实基础

    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把北部沿海开发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采取强有力措施推进滨海新城建设,积极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潍坊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北部沿海地区已累计投入1100亿元,配套面积355平方公里。2010年,该区域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7.5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13亿元,在加快产业发展的同时,滨海新城建设全面启动,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10年4月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潍坊市境内有青银、潍莱、荣乌等多条高速公路和胶济、胶新、大莱龙、益羊、青临五条铁路,公路通车里程达2.3万公里,被列为国家公路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长深高速、潍日高速、德大铁路、黄大铁路、潍日铁路、潍坊城际铁路、朐沂铁路正在规划建设。潍坊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潍坊机场搬迁列入国家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随着沿海防护堤、疏港公路、潍坊港万吨级码头等一批重大项目投入使用,基础设施的支撑条件进一步改善。

面临挑战

    存在人才不足等五大薄弱环节

    《规划》指出,潍坊市发展蓝色经济,优势条件很多,机遇前所未有,但也面临许多挑战和压力。

    一是海岸线短,海洋经济特征不够明显。海洋产业布局主要集中在北部沿海一带,而北部沿海地区城市建设、生态建设等发展相对滞后,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难以对广阔腹地形成辐射带动,海陆统筹压力较大。

    二是海洋经济总量偏小,产业比较单一。全市海洋主要产业产值总量偏小,只占全省的11%,与青岛、烟台、日照相比,差距较大。石油化工、盐化工、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但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交通物流、海洋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还相对薄弱。

    三是海洋产业发展层次偏低,骨干企业较少。海洋、涉海、临港产业中高科技企业较少,带动能力强的骨干企业较少,蓝色高端产业和产品比例偏低,海洋优势产业带动能力不强。

    四是海洋科技人才不足。全市仅有1家省级及以上专业海洋产业科研机构,没有院士和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高层次的海洋科技人才也极为短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五是沿海地区生态环境面临较大压力。潍坊市北部沿海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淡水资源相对贫乏,风暴潮威胁较大,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相对粗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任务繁重。

    战略定位

    打造一城五基地一极

    立足潍坊市区位条件、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在战略定位上,潍坊市将着力打造“一城、五基地、一极”。

    “一城”,即滨海新城。建设渤海南岸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海新城,打造引领服务北部沿海发展的核心,成为与中心城区相互呼应、错位发展的次中心。

    “五基地”,即以蓝色经济为引领,以海洋和临海、涉海产业为纽带,打造竞争力强、在国际上有影响、全国重要的特色化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新兴产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科教创新基地。

    《规划》特别指出,在“五基地”的建设中,将拓展船舶、汽车、机床等机械装备产业链条,重塑“动力城”品牌,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最大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立足潍坊市区位特点,发挥交通枢纽优势,将潍坊市打造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基地;依托潍坊滨海科教创新园区,建设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于一体的“产学研”园区,建成全国最大、可以辐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环渤海地区的科教创新基地。

    “一极”就是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陆统筹发展的主要增长极之一。

发展目标

    五年内居民收入翻番

    根据《规划》,潍坊市蓝色经济区建设总的目标主要是:到2020年,海洋经济持续壮大,海洋产业蓬勃发展,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提高,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各项指标超过国家生态市标准,全市城镇化率达到70%。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在全省的位次明显前移,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及环渤海地区最具活力、最具影响力的城市之一。

    今后五年,即到“十二五”末,达到以下目标:

    蓝色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650亿元,年均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06亿元,年均增长15%。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海洋主要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海洋科研机构和海洋类高校达到5家,培养引进200名高层次海洋专业技术人才,从事海洋科技研发和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达到1万人。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大部分近岸海域环境达到较清洁海域要求,全市海防林总面积达到16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40%。

    人民生活水平质量显著提高。全市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力争实现翻番。

    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市的城镇化率需要达到60%以上。

    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与社会和谐程度明显提高。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潍坊出口加工区厂房出租招商
下一篇:招商引资的发展趋势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