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科教赋能潍坊焕新
2022-11-30 21:33:10   来源:   评论:0 点击:

来源:潍坊日报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从要素驱动的外延增长向创新驱动的内涵发展跃升。成功跨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三年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批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在创新路上步履铿锵的潍坊奋力迈向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从突出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出发,将科技、教育、人才进行统筹部署,强调通过协同配合、系统集成,共同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以科教赋能激发创新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在新的赶考路上,如何把科教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潍坊更加重视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加快壮大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持续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进一步加力科教创新赋能,激荡起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的澎湃动力,推动潍坊发展迈向新高度。
    培育高水平创新企业军团,科技支撑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市深化改革为创新松绑赋能,高标准编制“十四五”教育事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和人才工作规划,高质量研究谋划科教创新工作,高位推进科教创新,努力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制度障碍,潍坊不断擦亮创新的“金字招牌”,推动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就拿动力装备来说,这是建设制造强国必须突破的关键产业、核心产业。日前,潍坊市动力装备集群入围国家工信部公示的第三轮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这一集群现有大中小企业315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7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8家、上市公司14家。动力装备产业链成为我市25条产业链中最强悍的一条。
  聚焦先进制造业,聚焦关键技术攻关,我市开展重大项目攻关,加快实现自立自强,科技支撑引领产业发展的能力更强了,动力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等15条产业链通过项目攻关和技术创新,形成产业集群。
  潍柴动力是动力装备集群的龙头企业,就在11月20日下午,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对外发布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2.28%商业化柴油机和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4.16%商业化天然气发动机。
  潍柴坚持“以我为主、链合创新”的思路,形成了“自主创新+开放创新+工匠创新+基础研究创新”的四位一体新科技创新体系。在发动机板块,潍柴十年研发投入就超过300亿元。今年,潍柴的研发费占比高达9.5%,基础研究占比20%。仅高热效率研发团队,就有100多名博士参加。
  从潍柴发动机的引擎声里,我们感受到了潍坊科技创新的澎湃动能。
  越来越多的潍字号企业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牢牢掌控自己的命运。豪迈科技的精细化工全连续流工艺及装备,打破国外垄断。天瑞重工的节能30%至50%磁悬浮鼓风机等系列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奥新医疗3.0T四肢关节磁共振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我市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项目数量和争取资金均占全省十分之一强。
  科技领军人才脱颖而出,在全市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中担重任、挑大梁,在潍坊这方科技发展的“沃土”上,长成富有生命力的产业之林。全市现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7家,重点“小巨人”企业11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23家、“隐形冠军”企业64家、“瞪羚”企业14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92家。
  一个个冠军企业的背后是一串串的创新成果。我市去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41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9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4.5%,高于全省7.74个百分点。
  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才能跑赢新赛道。我市落实政策降低企业创新成本,规范引导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今年规上工业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达到43.5%,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聚焦现代农业,我市加快“科技+农业”融合,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9%,高于全国7.5个百分点,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充分释放创新潜能。未来,我市将更加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入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育苗造林和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梯次培育壮大科技企业队伍,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厚植科技创新资源的根基,在勇攀科技高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上跑出“加速度”。
    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矩阵,跑赢科创新赛道
  如何不断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近年来,全市上下始终把搭建创新平台作为提升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载体,取得了显著成效。
  如何加快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我市围绕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布局建设高能级平台,加快成果产出,解决产业发展难题。
  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引进各类科研人员427人,建成六大公共平台和30个课题组。
  潍柴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形成各类标准33项、授权发明专利330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3项。潍柴成功获批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
  潍坊先进光电芯片研究院纳入省“1+30+N”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体系,自主研发的15W低发散角光子晶体激光芯片已突破“卡脖子”技术,激光微推光源产品突破航天鉴定级实验,半导体热测试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坚持“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推进,更多创新成果在潍坊转化为好产品、好企业、好产业。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科技创新平台1793家,其中国家级38家、省级320家、市级1435家,初步形成了梯次合理、优势互补的创新平台建设体系。
  优良的成长环境,精准适配的扶持政策,为这些科创平台的扎根和成长提供了黄金沃土。“出台支持研发和产业融合的一些政策,从项目建设、人才吸引、生活保障来有针对性地搞教城融合、产城融合,推动平台和人才互为支撑、互为促进。”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高玉国说。
  以科创之钥解高质量发展之锁,潍坊有更多的愿景、更大的行动。
  抢抓国家、省实验室体系重塑机遇,提升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支持潍柴内燃机与动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加快水动力科学实验室建设,争创现代农业国家实验室,积极创建更多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形成覆盖全市重点产业的平台矩阵,潍坊科创将成为从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到成果转化,梯次配置、优势互补的全链条创新平台体系。
    实施人才引育“三大行动”,打造引才聚才“强磁场”
  教育、科技、人才战略支撑的根本在人。我市深入实施产业人才集聚、高端平台支撑、人才生态优化“三大行动”,强化人才引育创新,着力打造引才聚才“强磁场”,在培养人才中加速成果转化,在成果转化中加速培养人才,持续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难点和堵点,让各类人才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仅2022年,我市发布全市“揭榜挂帅”科技人才项目52个,资金2.98亿元。
  推动和支持产教融合、校地对接、校企合作,通过省市共建潍坊市产教融合研究院,打造区域产教融合智库平台。签约落地14个现代产业学院,推动全市高校327个专业与15个产业链229家企业深化合作。
  我市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山东海事职业学院模式”“潍坊豪迈中专模式”“山东化工职业学院模式”混合制办学模式,为全国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改革提供了样板。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金牌数量连续13年居全省第一。
  透视作为高教大市、职教强市的潍坊,全市共有各类高等院校21所,数量位居全省第三位,在全省20所省属公办高职院校中,潍坊有5所,占全省四分之一,但是缺乏高水平“大学”,特别是工科类院校。
  “潍坊以制造业立市,对工科类高校的需求尤为突出。”市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刘磊分析说,全国看,制造业强市普遍都有一定实力的工科类高校,这是一般规律。在高校异地办学受阻的背景下,我们可以将办异地研究院作为“出口”,加大力度引进知名高校院所共建研究机构,打造产学研合作的直接载体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动力。为此,他建议从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战略高度谋划职业教育发展。
  科技创新的动能澎湃,拔尖人才奋力生长。我市强化政策支撑,构筑产业人才集聚高地,出台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蔬菜种业、光刻胶等产业的13项个性化政策,着力推动政策迭代升级、精准供给。实施鸢都系列人才工程,举办高端人才交流对接会、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创新实施校地合作“双百行动”,持续加大科技领军人才团队引进力度,深入推进青年人才来潍回潍留潍“3V”计划,“人才引擎”竞相迸发。
  打造人才发展一流生态,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凸显着潍坊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质效。
  下一步,我市要迭代出台最具竞争力的人才新政,大力实施产业人才集聚行动、驻潍高校毕业生留潍专项行动,让更多人才选择潍坊、留在潍坊、成就潍坊。抓好省市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培养更多大国工匠、高级蓝领等技能型人才,促进“技能兴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科技+人才+创新”和弦共振,强化创新链、产业链、信息链、资本链、人才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持续提升潍坊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式发展,潍坊焕新,一定能在新征程上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国网潍坊供电公司全力应对寒潮保障电力供应
下一篇:潍坊港化肥吞吐量超去年全年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