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加快推进人才引育创新
2023-01-04 20:42:34   来源:   评论:0 点击:

       人才,是一座城市的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动力之源,是最大的发展动能。
  凝聚“人才第一资源”共识,我市加大人才引育创新力度,实施产业人才集聚、高端平台支撑、人才生态优化“三大行动”,推动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深度对接、融合聚变。
  目前,潍坊全市人才资源总量215.3万人,拥有合作院士181人、国家级重点人才94人、泰山系列人才245人。2022年新入选国家级省级重点人才82人,数量居全省第一。在山东省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山东省人才发展研究报告》中,我市人才竞争力综合指数居全省第3位。
  四链融合,遍筑高台,优化生态,引天下英才而聚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今天的潍坊,俨然一座人才“宜聚”“宜居”的城市。
   四链融合
  让产业发展与人才集聚同频共振

  2022年8月份,浙江大学毕业的戴豪放弃诸多工作机会,选择到坊子区北斗人才科创产业基地就业。是什么吸引他跨省越市来到这里?是潍坊推出的“产才融合”政策。
  近年来,我市紧扣产业发展需求,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精准支持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招才引智。制定《关于加强重点产业人才支撑服务推动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蔬菜种业、光刻胶等产业的13项个性化政策,精准支持产业培育、企业发展。
  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紧扣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市委提出在下大力气进一步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加快布局发展元宇宙、新能源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磁技术、光电技术、工业母机等新兴产业,“人才需求清单”清晰。
  按图索骥,让“千里马”奔腾发展路。聚焦优势产业,面向重点企业,我市定期开展人才需求摸排,建立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人才需求目录,2022年共收集2512家企业人才需求3.32万名。常态化举办“产业专班+企业”“才聚鸢都—直通名校”等,主动走进大院大所。在潍坊发展大会期间,成功举办2022中国·潍坊高端人才交流对接会,为北京、上海、韩国、澳大利亚等人才工作站授牌,市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和市人才与产业创投联盟揭牌成立,签约重点人才合作项目26个。修订鸢都产业领军人才、鸢都学者工程实施办法,深入实施青年人才回潍来潍留潍“3V”计划……
  推进产才共融共赢,企业是主体。聚焦优势产业引才用才,企业弄潮,政府托举,我市通过出台专项政策、发放引才补贴等形式,支持企业瞄准产业最前沿广揽高精尖缺人才。同时,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设立“人才潍坊伯乐奖”,调动企业家引才用才积极性。引育并举,组织实施领军人才、首席技师等十大类人才计划,市财政每年列支3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人才引育。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定海神针”,围绕产业链构建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下实下活人才大棋局,我市大力推进人才引育创新,把高精尖人才引育摆在突出位置,积极“走出去”强化引才平台、站点布局,拓展揽才聚才新渠道新路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集聚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人才支撑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良性循环。2022年我市新引进省外海外高精尖人才1153名,新入选国家级重点人才32人,数量居全省首位。  
   高筑平台
   让城市发展与人才成长相互成就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平台,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尤为重要。
  2022年11月20日下午,潍柴动力发布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2.28%商业化柴油机,连续三次刷新全球纪录。潍柴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国家内燃机可靠性技术发展为方向,引领我国内燃机研究迈向行业之巅,目前实验室研发人员共300余人。
  一流平台集聚一流人才。围绕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和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我市大力实施“人才+”行动,加大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潍坊先进光电芯片研究院等平台建设支持力度,推动深圳(潍坊)科技工业园、潍柴国际配套产业园、歌尔光电产业园等打造产业人才高地;高标准建设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和全国畜禽屠宰质量标准创新中心,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山东实验室,做大做强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按照“基础教学在北大、科学研究在潍坊、成果转化在山东”路径,打造全球顶级农业科技创新高地,目前已集聚研发人员458人。
  “平台+人才”让潍坊高质量发展有底气,有信心。每一天,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的科研人员都在为全国农业产业发展贡献着“最强大脑”:国际首创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洁田模式,取得了一亩地上产出1亩玉米和0.81亩大豆产量的喜人成绩,有望扭转我国大豆依赖进口的状况;小麦第三代杂交育种技术研发成果在7个国家申报3项国际专利……
  站在未来看人才,被誉为“世界风筝都”的潍坊,一直在用干事创业的优质平台吸引高端人才。
  走进山东华滋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来自山东科技大学的石侃和他的团队正在指导企业科研人员进行高智能模切系统项目的研发实验。“石博士不仅是高校教授,还是华滋技术公司的科技人才顾问。”公司副总经理钟桂香介绍。据悉,在人才加持下,公司突破模切技术在非标定制领域一道道“卡脖子”技术,成功申报国家专利200余项,技术设备远销海外几十个国家,赢得了国际认可和赞誉。
  据悉,截至目前,我市通过校地合作“双百行动”,选聘科技人才副总(顾问)200名,已协助引进高端人才303名,推动转化技术成果319项,解决技术难题426个,带动新增收益16.8亿元。
  让人才有平台施展才能,有空间张扬梦想,我市聚焦科技前沿和未来产业发展,深入实施“一企一平台”工程,引导企业组建高端技术创新中心,目前已建成省级以上研发平台733家。
   优化生态
  让人才托起城市发展的“诗与远方”

  人才蔚起,城市方兴。人才的“活跃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城市发展的高度。
  “获评特级技师后,公司不仅按照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标准为我们兑现了工资待遇,还实行年底激励制度,让在公司里干了几十年的技术工人又有了奔头。”新郎希努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特级技师罗颖表示,受益于人才评价改革,他们燃起了参与企业技改的斗志。
  向改革要动力,用改革增活力。我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探索建立关键核心技术人才特殊调配机制,采取“揭榜挂帅制”“技术总师制”“赛马制”等,集中推进产业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关。同时,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明确科技创新容错认定程序,鼓励科研人员自由探索、勇于创新。
  破桎梏,强政策,厚植沃土聚英才。2022年9月6日,我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青年人才集聚的若干措施》,既立足当前、符合实际,又着眼长远、适度超前,形成了18条具体措施,成为“30条”在青年人才领域的“加强版”。2022年全市新引进高校毕业生超过8万人,创历史新高,“净流入”态势持续巩固。
  外地能给的潍坊也能给、外地已给的潍坊最优惠。大力实施精准化政策支持,我市坚持“一业一策”,定期开展人才技术需求摸排,量身定制“个性化”政策,对现代蔬菜育种、高端装备制造、先进光电芯片等产业进行精准支持,打造具有潍坊特色的人才政策体系。
  “回到昌邑,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关心和支持,心里热乎乎的,劲头足足的,更加坚定了回乡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国家级重点人才、碳能环保技术(潍坊)有限公司董事长、天津大学教授康鹏,是国际二氧化碳转化利用领域知名学科带头人,在昌邑市成立了潍坊氢能产业技术研究院。
  从公司成立到项目孵化,昌邑市全力做好“店小二”“服务员”,先后给予公司150万元创业扶持资金、30万元奖励资金,还帮助申请100万元“人才贷”和1000万元基金支持,解了创业团队的燃眉之急,让康鹏倍感温暖。
  生态好,则人才聚。为服务人才、成就人才,我市丰富“人才投”“人才贷”“人才保”等金融产品供给,建立风险补偿和激励机制;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成人才公寓1万余套,为专家人才发放购房补贴,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人才住房需求;建成全省首家市级人才之家,建设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解决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关键小事”……
  “政府重视、政策给力、生态宜居,潍坊让人感觉很有温度。”选择来潍创业就业的人才们纷纷点赞。
  近者悦而尽才,远者望风而慕。有温度的潍坊,给予了各类人才更多认同感与归属感,在这座温暖的城市中,他们正把温度扩散开来,推动着潍坊持续迈向发展新高度。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潍坊市政协党组召开扩大会议
下一篇:潍坊安丘兴安街道狠抓项目建设

分享到: 收藏